一般認為我們有與生具來推論別人心智狀態例如信念、想法、慾望跟情緒的能力,在心理學這個能力被稱之為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 ToM),它可以被分為許多層次:
正向心理學:愉悅、參與、意義感
美國賓州大學的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 1942~)是20世紀最知名的心理學家之一,他在透過動物實驗展示知名的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進而對後來憂鬱症的認知行為症狀的了解跟治療有深遠的影響。他的另一項貢獻則是: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神經發展假說
從一個單細胞受精卵最後分化發展成一個具有約60兆個細胞的人體,這個過程可說是奇蹟,而人體中最為複雜的神經系統的形成更是令人歎為觀止。胚胎發展初期會先分化成三個胚層,神經系統源自其中的外胚層(ectoderm),而這個胚層也負責生成皮膚跟粘膜,許多侵犯神經的疾病會伴有皮膚病兆的原因在此。而從“一層細胞”最後要成功分化成複雜的神經系統需要一連串的步驟,但我們可以粗糙地把它分成三個階段:
糖、大腦、身心健康
大腦是我們身上最重要的器官,在演化的過程中,大腦發展出一些重要的機制來保護它自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保羅·埃爾利希(Paul Ehrlich, 1854-1915)所發現的血腦障壁(Blood Brain Barrier, BBB), 當時他注意到當染色劑注入血管後,身體所有的細胞都會被染色,除了大腦,反過來如果在脊髓液內注射,則只有大腦被染色。這意味著大腦被某個組織包覆保護著,而那就是血腦障壁。
狂亂世界、忙碌大腦、正念認知療法
一般人對靜坐、冥想可能會聯想到焚香、盤坐、遁世、乃至於神祕宗教經驗。但禪修(內觀)是一個已有數千年傳統的“心靈工具”,善加運用可以讓心在“已逝過去”跟“未知將來”間不致於迷失,得以安頓於當下。
精神分裂症患者還不知道的自然療法
鏡中鏡
即使眼前有一片鏡子,我們依然難以看見自己的背後;
當站在兩片鏡子之間,身影在被反射後,正反正反、反正反正,我們看到無數的自己……
Continue reading →
美麗心靈–精神分裂症藥物治療的兩難
看過電影”美麗心靈”的人可能都對羅素克洛對劇中的男主角罹患精神分裂症的詮釋感到印象深刻,此疾病是醫學上的一大謎團,從病因到治療,給研究人員無數的困惑,在這樣的情況下,以藥物為主的治療已經超過半世紀了,比起當初我們現在又多知道了什麼?Continue reading →
人、馬、鱷魚
[youtube=http://youtu.be/xdMXvFBOlmE]
我們被慾望驅使,比較樂觀的想法是,如蘇格拉底說的,我們成為慾望的主人。精神分析師則認為在躺椅上臥下的除了人之外,還有一匹馬,跟一隻鱷魚,分析師眼中,充滿慾望而蠢蠢欲動的鱷魚隨時都可能撕裂那個企圖馴服牠的人。Continue reading →